当前位置:锦绣前程>历史军事>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> 第126章 俗世奇人
阅读设置 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126章 俗世奇人(2 / 2)

头又报来客,不一会儿便见着冯梦龙笑着从外边走进来。

“元瑞先生,建阳,武子,我还道我来的早,不想伱们远道而来却先到了,失礼失礼。”

接着冯梦龙特别对胡应麟拱手,分外尊敬:“好久不见元瑞先生,小子有礼了。”

胡应麟笑着点点头。

胡应麟虽然是复古运动的末五子,和吴山社的思想相冲突,但是复古派的时代此时已经过去,后七子全部过世,末五子活着的只剩三个,胡应麟是年纪小就加入了时文运动,所以如今才不到五十,人年轻但辈份大,在文坛上实在是比在场众人长了一辈,众人在他面前都要执弟子礼的。

王文龙好奇问道:“冯兄哪里来,可曾接了袁中郎前来?”

冯梦龙闻言笑着摇头:“我本打算在江北等了他同道,却哪里想一等再等耽搁几日也不见他到来,多半那厮又在路上到哪里做客去了。”

“这倒是符合袁中郎的大名。”王文龙忍俊不禁。

袁弘道本来是被大哥袁宗道留在京城当官的,但别看这货懒懒散散,他却确实有从政才能,还有兄长帮助,官运亨通。

前几个月袁宏道已经从国子监助教补到了礼部仪制清吏司主事。

若是不看袁弘道的性格,只看他的履历背景会发现他的背景相当干净:进士出身,在地方上当过政务官,又从学道官员到翰林院清流镀过金,这时又从翰林院分到实际掌握职权的礼部去当主事——是非常标准的清流官员到实权官员的升迁过程。

礼部清吏司的职位可以管理官员升迁,而且袁弘道一去就是独掌大权的主事级别,这样的职位放在这时的党争之中也是极佳站位,如果袁宏道有心当官绝对能有大前程。

但是世事难料,几个月前他的兄长袁宗道在京城去世了,袁宏道当时正在外出差,他在回京的河船之上听闻消息,悲痛欲绝,心灰意冷,然后果断上《告病疏》祈求长期归隐,辞官的诏书还没准许,他人已经南归。

要不说富贵之家养文人,袁家的家庭背景太厚,这么好的单位说辞就辞。别说冯梦龙这种考不上举人的挣扎文人,就连王文龙都心中羡慕。

众人闲聊片刻,王文龙又将话锋转到自己的《旬报》之上。

“我应徐藩台之邀正在福州筹措办一份邸报,如今正在征稿,无论是小说、诗词还是散文如今都缺着呢,列位若是近日有佳作出来,还请不要吝惜,稿费从优。”

这正是王文龙北上苏州的重要目的,他的《旬报》想要征稿,而吴中社就是此时江南文人的窝子,自然没有比参加吴中社聚会更好的约稿机会。

闻言徐树丕却是有些好奇:“邸报还要征小说诗文吗?”

王文龙点点头:“福州因为油印快书的推广,现在邸报越写越厚,内容也越来越多,已经是一项新兴生意了。”

三吴一直是此时执文化传播之牛耳的地区,但是随着王文龙的油印技术在福建首先推广开来,以福州为中心,福建的书籍产业居然又走到了三吴前面。

这时的苏州还没有福州那样强的邸报文化,听了王文龙的解释,胡应麟说道:“油印快书的印刷质量颇低,只是图个快而已,我只道这是利欲熏心的商人新创的法子,将原本好好的书籍都整的劣了。如今听建阳说这油印快书也不是全无用处,用来印邸报倒还是一种好方法,只是不应该用来印正经书籍。”

就如同在福建发生的事情一样,随着油印技术的普及,三吴小作坊也开始大量印刷删减本的油印劣书。

胡应麟也是一位大藏书家,他最近颇为市面上充斥的劣本油印书籍所苦恼,对于油印技术还持着负面态度。

但他说完这话就见王文龙三人都是忍俊不禁。

上一页 目录 +书签 下一章